图片
图片
文章详情
超然台的“时空位移”(一)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4-08-16 10:08:03    文字:【】【】【
摘要: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知密州(治所即诸城)。次年八月修葺城之旧台,采其弟苏辙之意,取《老子》篇“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中“超然”二字命名为超然台,意为“超脱尘世,乐天知命”。此后超然台逐渐成为一个登高远眺,吟诗作赋的场所,由此超然台亦被称为“词赋胜地”、“千年名台”。然而几年之后在熙州(治所即临洮)地区又出现了一座超然台,这种超然台的“时空位移”现象,除反映熙州当地盛行道家文化外,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到了苏轼超然思想的影响。

超然台的“时空位移”

——浅析苏轼超然思想的影响

 

王晓磊

(诸城市超然台管理处 山东 诸城 262200

摘要: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知密州(治所即诸城)。次年八月修葺城之旧台,采其弟苏辙之意,取《老子》篇“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中“超然”二字命名为超然台,意为“超脱尘世,乐天知命”。此后超然台逐渐成为一个登高远眺,吟诗作赋的场所,由此超然台亦被称为“词赋胜地”、“千年名台”。然而几年之后在熙州(治所即临洮)地区又出现了一座超然台,这种超然台的“时空位移”现象,除反映熙州当地盛行道家文化外,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到了苏轼超然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超然台 时空位移 苏轼 超然思想 

Space-time Displacement of Chaorantai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Su Shi’s  Chaoran thoughts

Wang  xiaolei

(The management office of Chaorantai, Shandong Zhucheng 262200)

Abstract:Su Shi transferred to the post of the Magistrate of Mi Zhou (the legacy is Zhu Cheng)from

 Hang Zhou in the autumn of the seventh year of Xi ning period in the reign of Song emperorShenzong

in August of the following year, he repaired a sec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wall. 

Adopting the suggestion of his younger brother Su Zhe, he used the word "Chaoran",

Which derives from one section of Laozi——sui you rong guanyan chu chao ranThough the manifestations of the earth are wondrous and beautiful,

 she remains indifferent because she remains centered in the Infinite oneness.),to name that wall as Chaorantai,

which meaned "The otherworldly, be content with what one is" Since then, the Chaorantai gradually changed

 into a place for climbing and overlooking, Thus the Chaorantai was called " a resort of poetry" and "a millennium 

platform "But after a few years another Chaorantai appeared in Xi Zhou(the legacy is Lin Tao). This phenomenon 

of spacetime displacement of Chaorantai mirrored the local prevalence of Taoist culture,moreover it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transcendental ideas from Su Shi in my opinion.Key words:Chaorantai  space-time displacement  Su Shi  Chaoran thoughts

苏轼由杭州移知密州,首次担任地方行政主管,此时也是他创作的上升时期,在密州两年多的时间里,目前可见的诗文共235篇,其中不乏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名篇,夏承焘曾对这三首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猎余豪气勃燕然,月下悼亡忆弟篇。一扫风花出肺腑,密州三曲月经天。”[1]P75政务之暇,苏轼修葺了城之旧台,采苏辙之意取名为超然台,并撰写了大量诗文,其中关于超然台最著名的当属《超然台记》,此后历代文人登临超然台留下多篇关于超然台的诗文。从苏轼修葺超然台开始,及至名篇《超然台记》问世,超然心态便随之而来,此后逐渐发展成了一种超然思想。苏轼的这种超然思想,产生于密州又影响了自己一生,但是笔者认为苏轼的这种超然思想不仅仅影响了自身,还影响了他周围的一大批亲朋好友及其密州地区的历代文人,甚至成为当时北宋中后期部分官员的一种普遍处世心态,而熙州超然台的出现便主要有是受此思想影响。

超然思想是苏轼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学术界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朱靖华《旷世英才在密州》(《全国第八次苏轼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认为超然思想的本质是安遇顺性、不为物动。杨胜宽的《自是先生游物外,非关此地独超然——论苏轼超然精神的哲理内涵》(《乐山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认为苏轼的“超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指出这种思想与老庄思想不同。王启鹏《超然:苏东坡思想的精髓》(《惠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指出超然思想是苏东坡思想人生哲学思想,处世思想和艺术思想的精髓。在《试论<超然台记>在苏轼思想发展中的地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王启鹏还认为苏轼之所以能够在青壮年时期就写出了著名的《超然台记》,是因为他在青年时期就对人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从儒道释三家思想中汲取其有益营养,向北宋先贤学习的结果。超然思想形成后,使他淡泊名利,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从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令后人研究不已的东坡文化。陈冬梅的《苏轼超然思想探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认为苏轼面临坎坷曲折的仕途遭遇,没有沉沦,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是积极进取的“兼济天下”儒家思想和“超然物外”的“超然”思想影响了他,使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取得文学创作上的辉煌。冯进的《<超然台记>并不“超然”》(《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独辟蹊径认为苏轼并没有忘情政治,《超然台记》没有摆脱进退出处的矛盾,实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韩丽霞《超然心态与苏轼黄州文学创作》(《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04期)认为苏轼的超然心态的最终形成是在被贬黄州之后。并指出超然心态,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韩志宏《从苏轼的词作议其超然心态的形成》(《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2期)认为超然是苏轼的一种心态,并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

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苏轼的超然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随着对苏轼超然思想的研究深入,后来学者探讨苏轼超然思想大多囿于超然思想的内涵之意,并未对超然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即并未探讨超然思想的影响,而关于苏轼超然思想的外延观点,学术界鲜有涉足,因此本文对于苏轼超然思想研究具有一定重要意义。笔者拟通过超然台的“时空位移”这一现象为切入点,来探讨苏轼超然思想的影响,为苏轼研究提供新的角度,本文拟分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熙州超然台命名始末

前文已述,熙宁八年(1075)苏轼知密州时,修葺了当时城之北台,采苏辙之意取名为超然台。但是几年以后又在熙州地区出现了一座超然台,这个问题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为了行文方便,笔者将两地超然台暂定为密州(治所为诸城)超然台与熙州(治所为临洮)超然台。

现在部分学者认为,熙州超然台的源起是,北宋时期蒋之奇在熙州凤台观景时联想到老子《道德经》中“虽有容观,燕处超然”的名言,对凌空矗立的建筑的油然命名。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此名应是蒋之奇受到了苏轼超然思想的影响之后,而借用了苏轼之“超然台”。

《甘肃通志》卷二十二载“(临洮)超然台,在府东一里,本名凤台,宋熙宁中蒋之奇改名。”[2]从上述史料可见,熙州超然台本名“凤台”,古“凤台”并非落过传说中的凤凰,而是与古人把明君贤相、高人隐士喻为“人中龙”和“人中凤”有关。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对学生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老子生前,孔子就把他比作人中龙,老子去世后,当地人民把“老子飞升地”名为“凤台”,正是对老子的赞誉和怀念。而史料中提到的熙宁中,蒋之奇改名是不确切的。《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28卷载“宋元丰中,知熙州宜兴蒋之奇登台眺望,因易名‘超然’,有‘超然台上望超然’之句。”[3]P229从上述史料中可见熙州超然台改名于元丰年间(1078~1085年),恰好在密州超然台命名的三年以后,从时间段来说,这恰好是命名命名密州超然台之后,凤台亦紧随其后进行改名。

但是《明一统志》载“超然台,在岳麓山,取宋苏轼诗‘超然台上望超然’之句为名。”[4]《明一统志》将熙州超然台的命名认为是苏轼,并有诗词为证。其实这首诗是取自蒋之奇的《寄超然台故友》。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错误,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当时苏轼超然台以及超然思想在明时依然影响颇深,误将此超然台诗句认为是苏轼所作。再就是《明一统志》书中所述古事,错误较多,为学者所病,而当时苏轼与蒋之奇之间关系密切,经常互通书信,“取宋苏轼诗‘超然台上望超然’”可能是“取寄送宋苏轼诗‘超然台上望超然’”之误。除此之外就是这首诗确实与苏轼的一首词很类似。下面来比较一下蒋苏两首诗词。

北宋元丰熙州知州蒋之奇诗:

《寄超然台故友》

超然台上望超然,一别悠悠路八千。

春水半壕花满谷,不知今此得依前。

在这里第一句,超然台上望超然,意思是讲站在熙州超然台上希望自己能够超脱尘世与世无争。而实际这是一个一语双关的句子,除此之外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这个望并不仅是希望,而是远望的意思。解读为站在熙州超然台上去远望密州超然台,而正好与后面“一别悠悠路八千”相贴合。而后面的一句“春水半壕花满谷”更是与苏轼的“半壕春水一城花”交相辉映。最后一句“不知今此得依前”既感叹自己,又隐含对以前的故人苏轼的感慨,因为此时苏轼正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入狱,而这首诗的故友即是苏轼。

我们来比较一下苏轼的词: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大体意思是讲,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寒食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用新火来烹煮新茶,趁着时光未老,借吟诗饮酒来自得其乐吧。

从以上两首诗中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层含义,尤其是蒋之奇的“春水半壕花满谷”与苏轼的“半壕春水一城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苏轼在密州修葺超然台后,超然台成了当时密州古城的制高点,登上超然台后这里眼界非常开阔,东望卢山,南望马耳山、常山,西望穆陵,北俯潍水,四周景物一览无余。为此,后人将“超然四望”列为当时诸城八大胜景之首。除此之外当时超然台周边种植有各种花草、树木,春天站在超然台上这些美丽的景色便可尽收眼底。由于这两首诗词的部分诗句相似,这可能也是《明一统志》将蒋之奇的诗误认为是苏轼诗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明朝学者对熙州超然台的起源也是有所疑问,明代李弼《超然台》诗有云“此台曾以凤凰名,至今凤云台益旷。老君曾此炼金丹,遁老於斯排仙杖。超然之号自谁传,古往今来徒想象。幽谷野草尚依然,多少英雄成孟浪。”(明万历《洮州府志》)可见至少在明朝时期,当时也并没认可当时的熙州超然台就是蒋之奇所创,当时人们对于熙州超然台的名称来源依然存有疑问。

由此可见熙州超然台,可能是由蒋之奇所改,但这并不是由蒋之奇“油然而生”,笔者认为这除了当地道教文化盛行之外,主要是蒋之奇受到了苏轼“超然思想”的影响。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这一现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搜索
访问统计
脚注信息